钢铁业重组号角再度吹响
在我国31个制造业门类中,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最大,约占全国的15%,且钢铁产业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产碳,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如何科学减碳考验行业智慧。无疑,“双碳”是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去年10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而此次《意见》中“减碳”指标更为精准明确,要实现“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钢铁行业要真正实现碳中和,必须通过能源结构创新、工艺结构创新和材料技术创新来实现。面临“双碳”目标考验,吨钢能耗低、环保水平高、区域环保压力小的龙头钢厂优势将更为明显。
事实上,华菱钢铁在绿色、环保领域已发展多年,构建起了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尤其在降低燃料比、铁钢比、建设绿色钢厂等领域做了一系列工作,且目前自发电比例达到70%左右,属于行业内先进水平。其中,华菱衡钢拥有有三座电炉,2座45吨电炉和1座90吨电炉,设计产能130万吨。
“双碳”“双控”是华菱集团的统一意识。去年初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曹志强带上了“降低碳排放促进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的大背景下,推进碳减排将成为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举措,实现低碳高能效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这两年,对标“双碳”标准,华菱钢铁“减碳”动作频频。2019年以来,华菱集团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累计投入超低排放环保改造项目资金约30亿元,用于湘钢4.3米焦炉提质改造,湘钢、涟钢焦化厂煤场加盖项目等重点环保改造项目。
2021年10月26日华菱钢铁发布公告,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要求,华菱涟钢拟投资34.54亿元,实施焦炉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及建设以先进钢铁材料为导向的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可满足超低排放标准要求和市场对于高表面质量、高性能薄规格产品的生产要求。
根据《湖南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华菱湘钢将在2023年年底之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华菱涟钢和华菱衡钢将在2025年之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传统钢铁产业要快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智慧化和数字化。《意见》中也提出了“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的目标。
华菱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年,集团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运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打造了华菱湘钢5G数智工厂、涟钢云数据中心、衡钢管加工智能车丝线、VAMA工厂自动数据库等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让机器自主工作、让设备开口说话”的成效,驱动生产效率稳步提升。钢铁主业年人均产钢突破1500吨,继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在绿色转型方面大量投入时,华菱钢铁生产经营及业绩收获惊喜。2021年,华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150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38%、46%,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展望:长期看好特钢板块
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优选高性能特钢、减少钢材用量或将成为趋势,特钢板块需求或逐渐上升,具备盈利韧性特钢及高端材料细分赛道龙头迎来利好。
《意见》中提到,要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而这,华菱钢铁具备明显优势。
国资潇湘融媒从华菱集团获悉,2021年华菱钢铁品种高效钢比例达到55%,企业原创性产品开发及工艺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华菱湘钢造船与海洋工程用钢、桥梁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华菱涟钢薄规格耐磨用钢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成为亚洲最大的高端中薄规格热处理板材生产基地;华菱衡钢作为国内三大专业化无缝钢管生产商之一,生产的核电用管助力“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发电……
从井深超6800米塔里木油田到1500米深海陵水17-2气田项目,从世界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众多“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上都刻下了华菱印记。打造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华菱集团已具备领航“潜质”,并正在奋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钢铁行业上榜排名来看,华菱集团2020年以1520亿元的营收规模排名第15位;从上市公司排名来看,2021年三季度,华菱钢铁营收规模达1355.2亿元,位列上市钢企第二。
在国家政策驱动和钢铁行业新一轮重组浪潮席卷之下,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都正在摩拳擦掌,在这场巨型“舞台剧”中力争主角。可以推测,作为湖南千亿级国有企业,华菱集团也将难以独善其身,后续将如何出牌,值得期待